来源:玉溪九洲医院 时间:2024-05-23
目前应该是
1.《只是太爱你》
2.《溯》
3.《渡我不渡她》
4.《出山》
5.《琵琶行》
6.《有可能的夜晚》
7.《告白之夜》纯音乐最好听没有之一
8.《黎明前的黑暗》
9.《生僻字》
10.《生僻字》
个人喜好,不喜勿喷
2020年与往年不同,2020年的春节庆祝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而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时间也缩短了不少。但唯一不变的是在春晚的舞台上,依旧奏起了那首经典的背景音乐《春节序曲》。
《春节序曲》创作于1955年,是由我国著名的指挥家和作曲家李焕之先生编曲完成的。《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第一章,它的全名是《春节组曲 第一乐章.序曲——大秧歌》。这首乐曲是以“春节”为背景创作的,因此也成为了春晚的指定背景音乐,而被大众所熟知。整首曲风呈现欢快活泼、举国欢庆的动人场面。
在我看来,这支5分04秒的交响乐绝不仅仅是一首背景音乐,它独特的魅力将祖国情怀和民族希望都展现地淋漓尽致。在听了100多遍之后,我决定以独特的视角将它表达出来。因此本文以乐器演奏、结构形式、体裁特征这三个方面来鉴赏这支经典的民族交响乐《春季序曲》。
01、乐器演奏:4组乐队,19种乐器,中西方的完美结合,共同铸造了这首经典的中国交响曲目《春节序曲》的气势磅礴,离不开乐器之间的相互配合。在这首曲子中结合了4组乐队,19种乐器,包括木管组5种乐器、铜管组5种乐器、打击乐组4种乐器以及弦乐组5种乐器。这些乐器囊括了高、中、低不同声部,而不同乐器之间的对话和交织更是让曲子呈现出独特的节奏感。
①西方乐器和中国乐器的结合,让民族秧歌真正地融入了交响乐
这首中国曲风的交响乐不仅保留了西方传统交响乐的乐器演奏形式,还特别在打击乐器组中加入了中国鼓和中国小镲,将民族特色尽显其中。其中中国鼓在远古时代还被称之为“神器”,声音本身就雄壮而宏伟,配上这首“神曲”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当然作为一首交响曲目,自然离不开西方传统乐器的声音。比如小提琴的华丽和宽广、大提琴的浑厚而饱满、长笛的清脆及甜美、小号的雄伟且庄严,以及定音鼓音色的不断变化。当这些不同乐器的声音融合在一起时,就完成了这部经典的传世之作《春节序曲》。
我相信,只要看过春晚的人都听过这首曲子,但真正能说出它名字的人却不是很多。可这并不重要,这依然不会影响我们对它的喜爱,虽然不知道它叫什么,但是只要音乐声一起,我们便知道这是属于中国的交响乐。
②不同乐器的“对答”,使音乐变得更加活跃
音乐的语言在《春节序曲》中体现地淋漓尽致。作者在音乐的第一部分就运用铜管乐器将格调带入了非常欢快而强烈的情绪中,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奔主题。在第二部分,作者让乐器之间以“对话”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不同乐器之间的你来我往,声调的高低起伏,让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乐曲的第一部分中,以长笛和双簧管作为主角,弦乐器的拨奏作为配角,让更多人感受到了这首富有乡土民族特色的气息,即使在欢快的节奏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和睦。而在乐曲的第二部分主题中,是由双簧管先来完成吹奏,然后由大提琴来接任下面的拨弦演奏。整个曲调呈现出舒缓悠扬、柔和亲切的节奏。
在此之前,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听过很多交响乐,甚至有些人弹奏过许多首交响乐,但是什么让我们在芸芸众生中能够辨别出中国国乐呢?我想这与中国传统音乐乐器的演奏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我看来,在西方交响乐的演奏中,多以弦乐器为首作为整首曲子的基调;而《春节序曲》则不同,它运用了多种乐器的穿插演奏,再加上中国独有的特色乐器鼓和镲,使整首曲子的基调向民族风倾斜,让这首曲子融入到了中华儿女的血液当中。
02、结构形式:经典的复三部曲式,将西方传统的交响乐模式完美地融入到中国特色音乐当中交响乐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它是根据人们的心理接受程度来安排的,因此最经典的“三明治”结构孕育而生。即先用快板吸引人们的听觉,直奔曲目的主题,让人们调整心情,进入状态;快板之后要进入慢板的舒缓曲调当中,通过快慢之间的差异,更加深入地表现主题;最后一段是重复之前的快板主题,增加人们对整首曲风的记忆。
对于《春节序曲》而言,虽然独具中国曲风特色,但是它依旧保留了交响乐的音乐思维。而作为这首曲目的作家李焕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指挥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创作的曲目有300多部,且一直致力于中国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创作。所以该首曲目是具有乡土气息的世界名曲。
①引子的开场,将整个曲目的旋律和节奏带入了欢快的气氛
在《春节序曲》中,由最前面的两个引子奏响整首曲子的主题。引子以强烈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告诉听众这首曲子是以欢快和庆祝为基调的。好似全国人民在春节来临的这一天,全国上下,举国欢庆,共同庆祝。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我们和家人聚在一起,共同诉说着家长里短,人生百态。
在我看来,引子的最大价值在于引出主题,让听众清楚地知道自己当下的情绪应该作何调整。而独特的中国小镲与中国鼓又将我们大脑中的画面拉回到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我们听着那熟悉的曲调,庆祝着同一个节日。
②“快 慢 快”的曲式,让听众在强烈的欢快节奏之下,又不忘舒缓内心的情绪
在我看来,凡是优秀的作品必然能够呈现出完整的画面,而对于《春节序曲》来说自然也不例外。三个主体部分分别表达了人们在春节前、春节中以及庆祝时的不同心态。
在第一部分的快板当中,曲调活泼,节奏紧凑。展现了春节在即,那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们焦急回家的兴奋之情,买票、购物、搭乘末班车赶往家中与家人团聚的情境历历在目。
在第二部分的慢板当中,曲调舒缓,节奏优美。表现了人们到家之后,与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包饺子、走亲戚、串朋友,互送礼物,嘘寒问暖,畅谈人生的景象。整个画面温暖而祥和,愉悦又不是平静。
在最后一部分的快板当中,重复了之前两段引子和第一部分快板的节奏。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在庆祝春节时的壮观景象。大家齐聚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放鞭炮、抢红包,共同等待敲响钟声的那一刻。三段音乐主题将人们在庆祝春节时的画面完美地呈现在大脑当中,是期待,是祝福,更是信仰。
03、题材特征:采用“民族乐派”的创作风格,弘扬独具中国特色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乐派的交响乐出现在浪漫主义后期,这一类作品反映的是本民族的历史和生活场景,表达的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主义精神。因此从这一阶段开始,很多交响乐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也是从民族乐派开始,艺术家们开始将本民族的曲调和节奏融入到了交响乐中。
①创作者在立于本民族生活思想的同时,又不乏浪漫主义的情调
想要了解一首乐曲,自然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李焕之老师的这首《春节序曲》是为了响应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号召。毛主席在1942年5月发表的讲话,在1943年的春节期间,就上演了秧歌运动的潮流。所以《春节序曲》的背景是以我国陕北民歌为素材,以秧歌为基调而创作的民族交响曲。
而秧歌是我国北方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歌舞。秧歌的表演人数少则十来人,多则上百人,在锣鼓、唢呐等打击乐器的伴奏下,呈现出不同的舞姿,展现出的主题也不尽相同,有雄壮、妖娆、欢快等,在祖国的怀抱下,各种千姿百态尽收眼底。这不是恰恰符合了春节的寓意吗?
在我看来,这首曲子一共表现了两个主题,一是全国人民举国欢庆,迎接这新年来临的时刻,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二是曲子中穿插了一部分浪漫主义色彩。还记得那首《浪漫的事》吗?那句经典的歌词“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而在第二部分的慢奏中,那其乐融融的景象不正是浪漫主义的表达吗?
②《春节联欢晚会》的必奏曲目,是当之无愧的“国乐”代表
这首曲子的整个基调就是欢快、鹭港,拥有浓厚的过年气氛,因此是当之无愧的春晚背景音乐。每当这首曲子响起,无论当下是什么心情,我们都能立刻开心起来,这获取就是音乐的魅力;再加上春晚强大的影响力,让我们相信曲子过后,一切都会重新开始,希望也会再次燃起。
在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时候,有一首曲子搭乘这颗卫星共同飞向了宇宙,它就是《春节序曲》。而作为音乐能获得如此殊荣的还有贝多芬的交响曲。在1977年,美国宇航局将贝多芬的曲子装入“旅行者号”宇宙飞船向太空展现了交响曲的魅力。
这样的对比足以看出《春节序曲》在中国民族交响乐中的地位。而在我看来,最难能可贵的是这首曲子虽然品味极高,但是却能达到让很多人一定就懂的境界,成功地实现了“雅俗共赏”的创作。
总结一下:
《春节序曲》这首中国风格的交响乐,我已经听了不下100遍,每一次听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一开始是欢快,后来成了热爱,慢慢地变成了感动,现在变成了希望。然而不论是哪种感受,作为“国乐”的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交响乐的经典之作,它所呈现的爱国精神和民族信仰都早已流淌在人们的血液中。
而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开端,全国性的新型冠状病毒让我们无法出门;在开始出现缓和的时候,国外病毒又开始大肆蔓延。但即便如此,春天依旧如期而至,万物开始复苏,百花开始齐放,相信在下一次听到《春节序曲》的时候,我们与家人的健康团圆也会如约而来。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希望和等待。
站着等你三千年,这是今年最火的歌。